查看: 7285|回复: 0

[和含坊谈] 含山:石头村“变形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6-24 07: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坛版主招募
帖内有图片
点击放大看

来源:南京日报
在距离含山县县城26公里的地方,有一处这两年兴起的网红打卡地——六衖石头部落。

石头部落从何而来?记者了解到,含山县仙踪镇六衖村村民依山而居,百余年来利用山上的片石垒房、砌渠、搭桥等,留下各色石屋、石墙、石路、石桥等。而在被打造成“石头部落”之前,这个村落因居住人口过少,一度面临整体搬迁的命运。

从2021年明确发展乡村旅游到如今变身网红打卡地,“我们六衖村浴火重生了。”六衖村党总支书记张爱云说。

曾面临整体搬迁

相传太平天国时期,有6户人家逃难到仙踪镇姚庙地区北面的荒山野岭并安顿下来。6户人家在“行”的中间加上“共”即“衖”,意为共同行走到这里,故名六衖村。六衖村有许多页岩石,落户于此的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头垒房屋、垒田、砌水渠、搭桥……成了特色鲜明的石头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窝在山沟沟里的六衖村遇到了发展困境。由于没有可以通行汽车的道路,过去从六衖村到最近的姚庙市集,村民来回得整整走上一天。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封闭”的六衖村在发展的路上远远落后,在当时成为贫困村。六衖村下辖23个自然村,其中有4个自然村是如今石头部落的核心区。这4个自然村最多时住着300多人,到了2000年就只剩下30多人。仙踪镇宣传委员曾翠红说:“因为人口太少,曾经有让这4个自然村整体搬迁的计划。”

起源于石头,也因石头留住。考虑到垒石技艺和石头建筑的文化价值,最终县、镇两级决定保留这4个自然村。如今,垒石技艺流传至第四代传人,入选马鞍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在申报省级“非遗”。

变身网红石头部落

2015年起,六衖村决心修路。“没有钱就一截一截往前修,一定要把路修出去。”张爱云说。三任村支书一任接着一任干,2022年底,六衖村终于有了一条宽5米、能行汽车的对外通道。

在通路之前,2021年六衖村就结合含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村情实际等,明确发展乡村旅游为村主导产业。在有效保护山体、石头建筑、千年古树等自然和人文历史特色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打造石头部落,并在2022年“五一”正式投入运营。

近1300平方米的中共黄山区委旧址、黄山游击队旧址纪念馆、宣誓广场及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茶吧、书吧休闲娱乐厅;3000平方米露营地、六衖湖高空滑索—喊泉项目、六衖水库、戏水沙滩、亲子乐园;石屋和木屋民宿、农家乐……六衖石头部落成了南京都市圈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今年春节假期,石头部落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正在建设一家酒店增强接待能力。接下来,我们计划围绕‘水’主题开发一些项目。”仙踪镇旅游办副主任张璐说。

注册自主农产品品牌

在石头部落游客服务中心,朱晶晶正忙着向游客介绍旅游周边商品。石头部落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起来后,带动起当地村民就业,如在农家乐做服务员、在游客服务中心做售货员、在景区做保洁员等。更有活络的村民选择节假日客流量大的时候,做点卖水、卖玩具的小生意。张爱云笑着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有个村民在沙滩乐园附近卖甘蔗,一天卖了4000多块钱。”

此外,六衖村挖掘当地农产品资源,在马鞍山市28个脱贫村中第一个注册了“六衖石头部落”自主品牌。通过与食用油、大米生产企业签订商标使用授权,与茶叶、黄桃种植公司洽谈商标合作意向,并将农户自产的葛根粉、玉米、花生、豆类等一系列旱杂粮纳入品牌中,不断释放品牌软实力,让产业旺起来、村民富起来。村民们通过这些土产业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从村集体收入中享受到分红。2023年,六衖村村集体收入达到268万元,在含山县排名第一。其中,60周岁及以上村民共得到分红62100元。

如今,每逢节假日大量游客前往六衖石头部落,“1号公路”也会堵车;曾经走出去的村民,也有返乡创业、务工的。六衖村再也不是那个偏僻难行、冷冷清清的古村落。张爱云感慨道:“刚修路的那两年,村子里逐渐有了生人,村民们看见了就拖着他们到家里吃饭,不要钱,就图个热闹。现在,热闹再也不是稀罕事了。”

《南京日报》记者 毛琪
帖子/信息不错,登录后收藏/点赞/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