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虞公亭
4月19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时节。前一天还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到第二天,雨虽停了,天空仍是灰蒙蒙的,不见半点云彩。
市博物馆之旅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回忆,因南宋名将虞允文曾于采石矶大破金军,故而采石矶建亭以纪念这位抗金英雄。趁着天气爽朗,草木葳蕤、绿叶华滋,又正好独自在外,无甚琐事叨扰,故而乘着兴致,赴采石一游。
采石矶离住处仅有六公里,本想骑着共享单车,享受一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快意,却没想中途遇着些波折,只好拦了辆的车前往目的地。到了北门,一下车,入眼便是那一团团喜人的翠色。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呼吸着新鲜的带着些湿润的、草木芬芳的空气,仿佛整个人都融入自然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我下意识地舒展双臂,与自然进行了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后,开始了这场旅行。
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又或许是上天不忍让我错过一次期待已久的相遇,只不经意的一回眸,竟看见与采石矶相反方向的山腰上,立着一座古朴的凉亭。凉亭枕在绿树之间,隐约可见亭上书着“虞公亭”三字。我心中大喜,直奔而去。踏着碧草掩映的台阶,穿过翠藤环绕的石桥,终于见着了心心念念的虞公亭。虞公亭的背面设有介绍虞允文生平的纪念牌,看着牌上写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时,不禁想起高二读梁羽生武侠《狂侠天骄魔女》时,那个我喜爱的允文允武、才略过人的虞将军。我于亭中瞻仰一番后,顺着山路走下了山腰,望着离我越来越近的采石矶北大门,恨不能一步并作十步。采石矶,我终于来了!
二、缘起
说起采石矶,我与它的缘分着实不浅,可以说从十几年前便心向往之,却又始终缘悭一面。因爷爷生性儒雅,于书法、艺术方面颇有造诣,在他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下,我也对书法极为喜爱。小学翻阅相册时,看到一张爷爷站在岸边的照片。问了父亲方知晓,这是爷爷去采石矶游玩时留下的。那是我第一次听说采石矶这个地方,也是我第一次生出想去采石矶游玩的想法。父亲曾开玩笑说,如果小升初考去荟萃中学,便带我坐火车去采石矶玩,后来又说,如果中考考去一中,便兑现承诺。——结果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才得以亲眼目睹采石矶的景致,而人生第一次坐火车,还是高考后赴大学报道采取的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
因此,当我真正站在采石矶这片土地上时,心潮愈发澎湃,或许是想起曾惦念十余年,如今终得一见,竟生出了一丝“近乡情更怯”的感触。此刻,我满眼皆是采石矶清秀宜人的山水,春风十里,吹绿了大美江南。
三、入园
入园后,映入眼帘的是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两相掩映,相得益彰。时有春风拂过,湖面荡起涟漪,吹皱了湖中山影。湖面上搭起一座木桥,走在桥上,仿佛行在画里,伸手一掬,便是山川美色。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拍摄下这一幕幕美景。却忽然觉得,既然身在美景之中,若不能在手机里留下自己的身影,岂不遗憾?正巧看到四个初中生模样的小女孩结伴游玩,而恰巧自己很喜欢小孩子,于是拎着包一路小跑到了女孩们的面前,询问能否带上我一起游玩。——直到将小孩子们送到市区,有位小妹妹才说,“当时看大姐姐跑来要和我们一起玩,还以为遇到坏人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大姐姐是真的喜欢小孩子。”当然这是后话,当四个小女孩看到笑的一脸纯善无辜就差没将“好人”两个字写在脸上的我,还是默许了我的加入。而我也成功地拐到了一个少年摄影团队,一路上既能给小孩子们科普文史知识,过了一把老师瘾,又能感受少年人的青春活力,远比一人游玩精彩许多,真是计划通呀。
在一群小孩的陪伴下,我们沿着湖沿向山上走去。木桥另一侧是一大片茂盛的杉树林。因春意方盛,故叶片轻柔得像是刚抽了枝的芽儿,嫩绿的颜色密密地簇拥在一起,拂去了阴天的不适,焕发出一股勃然的生机。令我惊奇的是,这些杉树均植在水里,扎根湖泥之中,整整齐齐地“站成”数列,沿着这一池春水,一直排布到青山脚下。种植这片水杉林,显然是花费了心思的,而我们这些看客,倒是大饱了眼福。林深处不时传来阵阵鸟鸣,此起彼伏交相呼应,交织出一曲春天的乐章,在城市里是倒是很少遇到。小孩子们看到水杉林,都藏不住少年的心性,一头扎进了林中,都说着要拍照。我也爱极了这片绿色,请孩子们帮忙拍了几张照片,拿到手机后定睛一看:好家伙,别看小了十几岁,照相技术可是相当了得,现在的小孩子真是不能小觑呀。
四、游山
顺着林间小道,不一会儿便走到山脚下。因采石矶开发得极好,山脚的道路铺得十分平坦。山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不时有“沙沙”声顺着风儿钻进耳中。山道岔口处种了几株绣球树,之前见绣球,多是在花店或是婚宴上,自然界生长、盛放的绣球树却是第一次见。只见绣球花瓣层层叠叠地堆在一起,裹成了球状。花团锦簇,玉树琼葩,如六出堆砌,在绿叶的衬托下,白得雅致而高洁。我忍不住用指尖轻轻触碰,从指腹下传来了软绵细腻的触觉,想摘下一瓣,又终究不忍破坏这天工的造物。只好妥协地在草地上拾起一瓣带着水气的落英,珍而重之的放在纸巾上夹好、收藏。
过了岔路口,山道明显蜿蜒曲折了起来,加之前夜刚下了雨,有些潮湿泥泞,我们的步伐较之前稍稍谨慎了一些。不过,这也是行于山间小道的意趣之一,山间树木葱郁,枝丫横生,藤蔓虬结缠绕,枝繁叶茂,翠绿欲滴。呼吸之间,尽是湿润的草木清香,沁人心脾,抚平了久行的疲惫。“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人类的想象力,永远来自于自然。和几个小姑娘边走边聊天,一路上丝毫不觉乏闷。本来几个姑娘还显得拘谨,后来也放开了,一句句“姐姐”喊得我心里熨帖无比,话头也渐渐多了开去。比如多大了呀,读初几了呀,成绩怎么样呀,作文怎么写呀,语文怎么学呀……等等等等,几个小孩子甚至问我要了qq,说以后有问题就来请教。这时我才发觉,自己是真的有种亲近小孩的气场,而且在与孩子们说话谈心时,有着与生俱来得近乎熟稔的技巧,再加上对学习方法、文史知识等可以说得上信手拈来,应付小孩子的提问丝毫不成问题,真应了自己开玩笑时说的那句话:不当小初语文老师,真是中小学教育界的一大损失啊……
在与孩子们嬉笑着走完这段山路,眼前的视野又陡然开阔了起来,道路也恢复了平整,走过林荫道,是一片竹林,名为千竹坞。古人尚节,生性爱竹,留下的名句颇多,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我喜爱古诗词,自然也爱竹,看着这修拔挺立的万竿翠竹,竹叶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在石砖上投下了一片阴影。我极喜欢这里,拉着小朋友就要拍照。小姑娘熟了以后也不怕生,让我摆了好几个造型才算过关。而我则喜滋滋的抱着手机,望着照片爱不释手。千竹坞前头是一个小园林,名为圆梦园。因园名寓意极好,我便拉着这几个姑娘走了进去。园子不大,正对门处是一个水池,里面立着仙姑像。后面及两侧的小门处,种着许多竹子。当时已经十二点多了,小孩子们腹中饥饿,纷纷从包里拿出零食,坐在池边的石头上吃了起来。看孩子们吃得开心,我也觉得有些饥饿,从包里拿了代餐面包,也寻了块石头解决口腹之欲。小孩子们爱闹腾,发现池中锦鲤可以吃细微的饼干杂屑后,将代餐面包征缴了一半。我看着更开心,陪孩子们一起喂起了鱼,池中锦鲤倏忽来去,时隐时现,竟让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小石潭记》。在园中休憩已毕,继续向前,一边走着,一边欣赏四周风景,时而停驻拍照,不多时,便到达休息区,开着几家杂货铺和游戏摊点。几个小姑娘对玩具枪产生了兴趣,在老板的指点下挨个排队射击气球,玩得不亦乐乎。我这么一个都快三十的人了,自然对玩具枪提不起兴致,在孩子们的盛邀下跑到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一群小孩子们玩耍,真是活泼可爱得让人喜欢呀。
五、名胜
休息区不远处,便是采石矶著名景点之一——太白楼。“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作为从小背诵李白诗歌的我,对诗仙可谓是高山仰止,自然想进去瞻仰一番。而几个小姑娘却完全相反,大概是想起未来可能被古诗词背诵支配的阴影吧,不过看我满脸都是向往之情,纠结了一会后还是与我登上了太白楼。
太白楼分三层,建得极为壮观。飞檐斗拱、雕栏画栋,即使是仿建,也依稀能感受到当年盛景。跨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李白浮雕和个人生平,走到后门,视野方才开阔。有一排石阶通往第二层,两旁立着数块古人雕刻的石碑,碑文依稀可见。中央放着个高可及腰的大水缸,透过水面音乐能看到缸底铺满了硬币。拾阶而上,到了二楼“李白祠”,门前对联写着“长歌吟松风依旧螺山留胜迹;相期邈云汉迄今牛渚忆知音”。进入正厅,供奉着一尊李白像。只见塑像背负双手、额头微扬,一派闲适悠然,似是在吟咏诗句,神态活现、栩栩如生。我本想登至最高层,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快意,结果回头一看,几个小姑娘不见了身影。远远地听着她们喊:小姐姐快下来,我们都在等你。我望着台阶,深深地叹了口气,若想登临顶层,只能留待下回了。于是,我便走下太白楼,环顾四周,那几个小姑娘竟然又围在玩具枪面前,看来射击游戏对这些个小丫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等孩子们玩得尽兴后,继续向前行进。前方不远便是山道,顺着山道往上,便能走入山中,尽览山色了。走了不久,看见一尊弥勒枕于山间,便知晓已到了小九华寺的背面。半月前曾随好友赴小九华寺,却因疫情尚未结束,遗憾而归。如今只过十余天,山门紧锁,我只好向弥勒佛作了数揖,向山深处行去。
六、栈道
沿山有栈道,铁索连之,故称为索道。沿江索道是采石矶名景,沿索道而行,尽览山川之景,蔚为壮观。于是,尽管山道曲折陡峭,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耗体力,但是入眼的景色,却让沿途辛苦变得不值一提。经历了数天的阴雨,太阳终于姗姗来迟,冲破了层云阻碍,虽光芒微弱,但洒在江面,仍似洒了一层金鳞,格外好看。向远看去,江水一眼望不着尽头,对岸的城市、田地、青山隐隐约约,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意趣。听闻,李之仪写“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便是在这座小城,长江水奔流不息,却如一条丝带,系着相思的两人。千年之后,斯人已是,江水依旧。
山间风急,迎风而立,衣襟翻飞,甚是快意。继续行去,不久便到了三元洞。三元洞内供奉着两尊像,一尊是僧人,另一尊却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人物——这里供奉的石矶娘娘,竟是三国里我最喜欢的女子之一,孙尚香!看到孙尚香后,我不由感慨,当真是上天眷顾,才让我采石之行收获如此!于是躬身请了三炷香,拜了三拜,庇佑家人安康、工作顺利。三元洞的命名,许是来自于陈列其中的状元试卷、科举介绍等,引得许多学子前来,只求考试顺利、金榜题名。出洞后,索道上缠着许多系着红绳的牌子,一旁的树上也缠绕着许多红色丝带,写着祈愿的文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真是古往今来诸多学子最为向往的追求了。因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场考试都顺利通关,倒没什么需要在考试方面许愿的,那几个小丫头却不同,朝着塑像多拜了几拜,期盼考试顺利。看几个孩子伶俐的模样,上天应该会多多眷顾的吧!
七、返程
因时间不早,我们一行顺着山路往北门行去,途中皆是茂林修竹,绿意盎然。经三元阁时稍作停留,因时间不早,孩子们也都有些疲惫,便没有走进阁中,只在外围空地略作观赏。听闻站在三台阁顶,江天一览无余,只待以后细细品味。
人间三月,风光妩媚,若不趁兴踏春,岂不遗憾?采石矶之游,既缅怀先贤、饱览美景,又结交几位小友,不虚此行,可谓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今日援笔而就,撰文以记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