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市考察时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4年来,马鞍山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治污、治岸、治渔,全市域、全过程、全方位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长江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上半年,该市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5.8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多年稳定保持Ⅱ类;水污染防治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8月19日,马鞍山市首个长江保护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这是全国首个为保护长江设立的节日。记者来到这里,感受生态之美、城市之变,体悟“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精准治污,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在长江西岸和县段,江水奔流拍岸,江岸草木葱茏;水鸟不时从草丛间飞起,掠过江面,激起一圈圈涟漪。走上临江观景平台,江河壮阔之美尽收眼底。 和县金河社区居民沈德金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当看到家门口的新景区“和州之心”湿地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吸引成群结队的游客,他笑容满面地说:“从没想到会有那么多游客来到我的家门口,改造后,这里环境多好啊,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这儿的生态环境在几年前是什么样?“以前这里是小造船厂、非法码头聚集的地方,曾经泥沙淤积、污水横流,尤其是造船喷漆刺鼻难闻,夏天在家都不敢开窗通风。”沈德金回忆。 “和州之心”湿地公园位于长江支流得胜河入江口南侧、江堤外侧,西侧为金河口生态示范区,东临长江,总面积约15.4公顷,为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最重要的建设区段。近年来,和县开展23公里的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拆除浮沙圩区域多家非法码头、造船厂、“散乱污”企业,建成集湿地生态、滨江景观于一体的长江西岸23公里绿色景观带和“江北薛家洼”。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从“临江不见江”到“近江又亲江”,短短数年间,马鞍山长江岸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西岸的浮沙圩湿地公园、零点公园、“和州之心”湿地公园相继建成,与长江东岸的薛家洼生态园、采石矶景区等一批湿地公园隔江呼应,成为八百里皖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近年来,马鞍山市一体推动长江两岸79公里岸线综合整治,浮沙圩湿地公园、“和州之心”湿地公园等一系列整治复绿工程全部完工,实现了从“滨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的美丽蝶变。4年来,该市拆除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3家、船舶修造企业34家,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497家;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整治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933个;加强沿岸防护林建设和湿地保护,在长江1公里范围内新增造林1.6万亩、修复湿地1万多亩。 生态修复,打造亮丽“城市客厅” 雨山湖公园通过雨山河与长江相连,是马鞍山长江水系中的重要区域,也是当地居民光顾最多的公园。春来赏樱,夏来纳凉,秋来观枫,冬来听雪,几乎每个季节,都能找到可赏之景。日前,记者走进该公园,感受夏日下散步于此的闲情逸致。 “雨山湖经过治理后,不仅路面宽阔,植被茂密、碧水荡漾,更多了许多健身设施,我经常和老伴来这散步休闲。”80岁的居民李大爷对记者说。 然而,这座承载了无数马鞍山人生活记忆的湖泊,却一度面临水质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尴尬境地。 “城市污水入湖、湖底淤泥沉积严重、汛期调蓄排涝能力不足……甚至出现多处黑臭水体,水质一度降至四类水。”马鞍山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主任张春山表示,雨山湖已经很多年未进行过清淤了,公园里陈旧的建筑、生长不佳的植被等也被市民频频吐槽。 为解决雨山湖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年3月,雨山湖东区排水韧性能力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工程范围约2.6平方公里,包括雨山湖、南湖整个湖体水面及周边至市政道路的区域范围。 “整个工程从‘理水、兴园、营城’三个方面,实施湖体清淤、排口控污、湖体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10个子项,对雨山湖、南湖进行提升改造。”张春山介绍,历经4个多月的建设,雨山湖公园环湖步道已经重新铺设,沿路增添了花式鹅卵石、小料石和绣球、月季等花卉绿植;园区内新打造的林下空间栽植了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化景观,空地处新建乒乓球台和儿童游乐设施;桃花岛上原先闲置的公园管理用房被改造为海绵城市科普中心。整个提升改造工程预计本月底竣工。 近年来,马鞍山市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治城”相结合,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新的绿色休闲生活空间。如今,越来越多像雨山湖公园的“城市明珠”将换上新颜,变身为集休闲、观赏、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 退捕上岸,共享生态发展红利 “过去上岸开公司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好了,家庭收入比之前捕鱼翻了好几倍!”谈及退捕后的生活,雨山区薛家洼退捕渔民陈兰香话语里有着抑制不住的高兴。 陈兰香因在家中排行老三,被大家称为“三姑娘”。过去长期在水上漂泊,社会交往少,一直没有大名。上岸后,“三姑娘”借着办身份证和户口本的机会,取名“陈兰香”。 过去几十年,她和丈夫张周华靠捕鱼为生,常年漂泊在水上。和许多渔民一样,他们的住家船停泊在长江东岸的马鞍山薛家洼区域。回想过去的捕鱼生活,陈兰香感慨:“当时渔民们生活垃圾没处扔,直接丢在江里,江面上总是漂浮一层白色垃圾,污染严重。由于过度捕捞,收获越来越少。早先一天最多都能捕到一百斤鱼,后来一天只能捕一二十斤鱼了。” 为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项重大决策——长江禁渔十年。2019年,马鞍山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禁捕退捕。 2019年5月,薛家洼区域的渔民上岸转产,陈兰香一家响应政策号召带头上了岸,家里的5条渔船被拆解,获补助24.1万元,分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如今,陈兰香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并与雨山区向山镇政府签订保安、保洁服务项目,帮助当地更多退捕渔民就业,增收致富。 “三姑娘”陈兰香的成功退捕上岸正是马鞍山市开展退捕行动,共享生态红利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如今,随着马鞍山市大力推进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原来杂乱不堪、污水横流的薛家洼变得岸绿、水清、鱼多,游客也纷至沓来。 2019年7月,马鞍山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共计完成5651艘渔船拆解和1.1万名渔民上岸。5年来,长江马鞍山段渔业资源恢复明显,鱼类规模、资源密度较禁渔前分别增长1.5倍、2倍。 同时,马鞍山市统筹渔业资源修复保护,与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协同立法携手保护长江江豚,开创了全国首例针对单一物种的跨区域协同保护立法,并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共同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据监测,江豚在长江马鞍山段的“能见度”大大提升,多种稀有水生生物也频频现身。 |
便民导航 • 社区福利 | |||||||
找工作 | 找房子 | 找商铺 | 找办公/厂房 | 找TA | 查天气 | 查IP | 生活服务 |
跳蚤市场 | 二手车 | 拼车信息 | 宠物交易 | 生活主页 | 马鞍山好券 | 在线翻译 | 更多服务 |
* 此为文章内容页,如需发布信息/发帖请前往首页、论坛及其相应版块,点击免费发布信息/发帖按钮可发帖 论坛精选好帖可转化为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