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生活网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托起民生幸福梦

24-7-13 03:28| 发布者:乔微博| 查看:66| 评论:0|原作者:黄莹 刘明培|来自:马鞍山日报

摘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通过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让人们过上高品质生活,是共同富裕最终的理想图景。一个个被破解 ...

市政务服务中心 记者 储灿林 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通过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让人们过上高品质生活,是共同富裕最终的理想图景。
  一个个被破解的民生难题,一块块被补齐的民生短板,一项项百姓拍手叫好的政务服务创新举措,一幕幕举手投足间可见的文明新风……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蹄疾步稳。
  以奋力打造长三角“白菜心”为目标,马鞍山在推动共同富裕上一马当先,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优化养老服务新路径:
  让“银发”安度“夕阳红”
  在马鞍山,“马上送福”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老年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福利”和“福音”。老人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下单”,专业团队人员就会按照约定时间上门,开展医疗保健、整理收纳、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让老人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的温暖。“他们细心、能干、热情,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丰收佳苑小区75岁的丁方龙老人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让老人能够安度晚年,颐养天年,是“家事”,更是“国事”。
  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马鞍山市抢抓入选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等重大机遇,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居家和社区幸福颐养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获评全国优秀等次,经验做法入选全国改革试点优秀案例,全市养老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民以食为天。老人的养老,“吃”的环节很重要。在花园社区翡翠园助餐中心,73岁的王元才老人习惯在二楼参加完活动后直接到一楼就餐,方便又省心。在中岗社区食堂,75岁的张锦云老人除了来食堂解决早、午饭,他还喜欢与其他老人一起在这里坐着聊聊天、喝喝茶、看看书。
  “活动空间+可口饭菜”,已成为越来越多老年助餐中心的“标配”。目前,马鞍山市已初步构建了以街道级综合体为核心,以社区中心(站)、老年食堂等为载体的“1+N”设施网络。不仅如此,这样的养老服务也延伸到了农村,使得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家门口”的养老资源。
  通过建章立制,马鞍山市着力发展模式多样、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逐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不断提档升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正逐渐成为现实。
  B
  创新开展“民声呼应”集成改革:
  百姓“呼”得畅通,部门“应”得迅速
  去年,马鞍山某建材贸易有限公司办税人员前往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税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由于路上时间耽搁,到达时已临近下班时间。大厅负责人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延时服务,加班至当晚8点,解了办税人员的燃眉之急。
  聚焦办事群众和企业痛点、难点、堵点,市政务服务中心以“到岗即服务、办完再下班、周末预约办、推行兜底办、上门暖心办”5项措施,开展政务窗口延时服务行动,着力破解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法办”的难题,受到办事群众和企业好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的政务窗口延时服务,是马鞍山市开展“民呼我应惠万家”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马鞍山市组织开展了“民呼我应惠万家”专项行动,从市级层面重点推进“无证明城市”,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网上办”,政务窗口延时服务,“物业烦心事扫码助解决”,“社银一体化”服务,“托幼一体化”服务,“线上便民就医”,低保申报快速通道、绿色通道行动,行政许可“证前指导”和“民声呼应”快办快结等十大行动,建立了“五个及时”群众诉求快办快结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群众“呼”得顺畅、部门“应”得迅速。一项项实实在在的行动,一条条便民利民的举措,着力推动由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民呼我应惠万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马鞍山市各级各部门按照梳理问题、开门纳谏、专项整治、建章立制4个步骤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充分倾听百姓心声,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梳理出的问题,明确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清单”,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突破、一件一件销号。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C
  试水“无证明城市”改革:
  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日前,市民李女士和爱人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住房公积金业务窗口,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用以支持孩子买房。窗口人员在审核材料时发现,两人未带户口簿,仅凭购房合同无法确认他们与子女的亲属关系。就在犯愁时,窗口人员引导他们通过马鞍山市“无证明城市”桌面交互终端“刷脸”,成功调取了其家庭户口簿,并顺利为其办结了业务。
  用政府的“证照库”代替群众的“档案袋”。
  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证明多、出具难、多头跑”等问题,2023年初马鞍山市率先在全国研发运用“无证明城市”桌面交互终端,让群众办事方便高效不求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梳理市级证明材料1295项,已实现免提交987项、免提交率76.2%,通过“刷脸”核验实现无感“免证办”5.7万件次。
  清理证明事项,让群众少跑腿。直接取消49项没有法定依据、能够被其他材料代替的证明事项;对71项证明事项,采取告知承诺的方式实现免提交;通过共享数据,对629项事项实现证明材料免提交;对无法数据共享的证明材料,建立协查核验反馈机制,由审批单位向证明拥有单位发起核验请求,并对反馈时限作出规定。
  破除部门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编制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打通4个国家级、23个省级、23个市级数据通道,其中身份证、户口本等16类高频数据实现100%归集共享;采集历史档案。加大各行业、各系统、各层级的历史数据采集能力,累计开展数据治理7401万条;健全信用监管体系,对接国家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用数据实时调用。
  搭建应用平台,让服务再提速。在市、县政务服务大厅部署使用无证明查询核验系统。对涉及群众生活服务的649项证明材料,已实现免提交526项、免提交率81%。对涉及企业经营办事的974项证明材料,已实现免提交722项、免提交率74.1%。对兑现人才政策所需要的教育、社保等证照证明实现免提交。对免提交的证明事项,不再要求基层提供实体证照证明。
  D
  兜住城市困难群体保障线:
  “困有所扶”集成改革暖人心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基本生活不用愁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每当提及受到的帮扶,中岗社区困难群众林明珍总是激动万分。47岁的林明珍患有先天性残疾,丈夫患病去世,儿子也是先天性残疾,生活十分困难。在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和所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目前,母子俩每月可享受低保等补助2000余元以及临时救助等帮扶政策10余项。
  针对城市困难群体,马鞍山市大力推行城市困难群众“困有所扶”集成改革。通过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集成改革精准兜牢了困难群众的“幸福底线”。
  2022年,马鞍山市印发实施《关于建立精准帮扶城市困难群众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帮扶对象为具有马鞍山市户籍或长期居住马鞍山市的城市居民,通过主动发现、快速审核、精准帮扶、跟踪问效,着力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基础上,2023年,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城市困难群众“困有所扶”集成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城市困难群众多元化集成帮扶体系,以实施城市困难群众八大帮扶工程为重点,全面梳理实施各类救助惠民政策,着力形成制度健全、政策衔接、运行高效、动态持续的城市困难群众帮扶新格局。
  目前,马鞍山市“困有所扶”工作已初步形成一套好的机制、经验和做法,将持续推深做实“困有所扶”集成改革,紧盯困难群众这一特殊群体,积极主动作为,持续深化调查研究,立足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之策,加强工作调度,集纳更多力量,努力做到困难群众问题早发现、帮扶早跟上、保障早到位,切实让困难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