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国人羞于启齿的“淫”书,撕开了最真实的赤裸人性
文/任紫陌国人羞于启齿的“淫”书《金瓶梅》,却撕开了最真实的赤裸人性?
因为太年轻,我曾和许多人一样,以为《金瓶梅》是一本“淫”书。讲的不过是,西门庆与若干女人的云朝雨暮。
然而,这样的一本“淫”书,得到的却是这样的评价:
郑振铎说:《金瓶梅》中的人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鲁迅赞:讲人情练达、社会世情,没有比《金瓶梅》更牛的
毛泽东谈:这是真正的历史,“封疆大吏”都应该读一读
2020年,我因此,而买了《金瓶梅》的全本来读。
时而赞叹其语言犀利、时而唾弃主人公邪恶。我读得如痴如醉,却依然觉得遗憾,因为人生阅历过浅,我始终无法完全看透《金瓶梅》中,真实人性的善与恶。
《金瓶梅》
人性是什么?
《人性论》一书中,从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理性、德性和人道主义五个方面,诠释出了人性的当代含义。
自然性:包括性欲在内的人的自然情欲;
社会性:人的本质属性和阶级性;
理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 理智;
德性:人的善恶倾向;
人道主义:从人学意义上,给予任何人享有作为人的权利。
本文将根据“人性”的五个层面,来探讨一下被我们忽略的,藏在“淫”书《金瓶梅》背后的“人性观”。
①自然的“本欲”,遭到了社会的“毒害”
古人云:“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其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无法摆脱求食求色的原始本能。《金瓶梅》通过主人公的“本能”表征,既体现了“欲”的自然存在,又揭露了社会对人造成的毒害。
在《金瓶梅》中,作者赞美“颠鸾倒凤无穷乐!从此双双永不离”、“七二巫山云雨会!两情愿保百年偕。”
“性欲”在他看来,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将其看作是“自身延续”的自然手段。且“性”所带来的满足,非财富所能及。其欢愉的程度,更是让书中的男女,感到“彼此欢欣”、“情兴两和谐”。
然而,在宋、明那样的时代,“灭人欲”的教条主义,却给人性的本能造成了极大的压抑。
在《金瓶梅》中,长期处于“性苦恼”的李瓶儿,就是如此。她遇到西门庆后,以为能“百年偕老”。没想到西门庆却是个浪荡子,云雨过后音讯全无。李瓶儿难忍压抑之苦,患上了“鬼交之病”。
《玉房秘诀》有云:若得此病治之法,但令女与男交。
因为“性欲”是人之本能,而李瓶儿的本能,又无法得到满足,她才会患上了如此“怪症”。潘金莲亦是如此,她喜好“风月”,对男人如饥似渴。
她虽不愿压抑这番“欲”火,却并非饥不择食。所以,站在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角度看,潘金莲又是不幸的。
而她的不幸,正是封建社会造成的人性扭曲。
潘金莲从小没得到过父母的宠爱,9岁被卖到王招宣府后,便为奴为婢,被迫靠卖笑“讨生活”;18岁时,母亲又把她卖给了张大户。为了生计,潘金莲不得已与张大户翻云覆雨;张大户妻子善妒,发现端倪后,对潘金莲百般毒打,并将她转嫁给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
潘金莲既不喜欢张大户、也不喜欢武大郎。但由于出身的卑贱,她无力改变什么。遇到西门庆后,她被西门庆的“风流浮浪”、“貌若潘安”迷得神魂颠倒。为了能得到西门庆,她不仅咽下西门庆的一泡尿,甚至还从一个被社会毒害的受害者,异化成了不择手段的害人精。
而这种人性的扭曲,也最终将潘金莲,推向了罪恶的深渊。
②德性的丧失,脱离了“理性”的准则
潘金莲渴望“爱”与“性”,是一种自然性的本能欲望。欲望本身并没有错,可一旦泛滥,德性中的“善”便会随之消失。于是,潘金莲杀掉了武大郎、害死了张大户、李瓶儿等人。
也就是说,一味放纵自然情欲,人将会彻底堕入黑暗。而堕入黑暗中的人,也一定会受到“果报”的惩罚。潘金莲与陈经济的丑事被揭穿后,吴月娘将她变卖给了贪财的王婆。武松见状,便趁机杀了潘金莲报仇。
其实,潘金莲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她虽是罪人,却也被生活所迫,算不上“大奸大恶”。但一直以来,大家对她却嗤之以鼻,仿佛她比秦桧还要无耻。
诚如作家蒋方舟所说:“人的吊诡之一,就是很容易原谅一个大的罪人,却很少宽容一个小的罪人。原谅后者需要更大而深远的慈悲心,这就是兰陵笑笑生的高超。”
比起潘金莲在无可奈何下的黑化,西门庆的所作所为,才暴露了“假丑恶”。西门庆缺“德”,他为了财,可以贪赃枉法、损人利己;为了“性”,可以恬不知耻地挖别人家墙角。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醉心于霸占别人的媳妇。这种以“性欲”为表象,埋藏在内心的胜负欲,体现了西门庆人性中“好胜”的一面;
通过与别人的妻子翻云覆雨,西门庆把女人当作了商品,通过床帏之欢的抢夺,在心理上,他得到了巨大的安慰和满足。
诚然,西门庆的“放纵”,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其所做之“恶”,却也危及了整个社会的秩序。而作者站在儒家伦理理性的立场上,虽然赞美“性”的美好,却也批判“滥情纵欲”。
因为,世间一切皆有“度”。这既是儒家伦理的理性规劝,也是作者写书之初的理性框架。
词曰: 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 请看项籍并刘季,一似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借“项羽难过美人关,最终祸己亡身”的故事,埋下伏笔,劝诫人们不要放纵灵魂,滥情纵欲。
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说过: “人类生活之所以有秩序,人之所以有道德,正是因为理性能够给自己、给人类立下行为准则 ,使人不会顺从感性欲望的本能驱使,不致陷入畜群的境地”。
深以为然,虽然我们讨厌制定规则的人,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规则”是相对理性且公平的,倘若每个人都做冲破规则的“狂徒”,为所欲为。那德性中的“善”,将会永久被“恶”取代,社会也会由此而浑噩不堪。
③即便人性中全是恶,也要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
在《金瓶梅》中,作者写西门庆是冲破规则的“狂徒”,乐于霸占别人的东西,恣意放纵泛滥的“性欲”。但作者也没忘了,将西门庆人性中尚存的“闪光点”,给予了人道主义的关注。
那么,“恶徒”西门庆的人性中,是否真的还留存着“真善美”呢?
在我看来,他对李瓶儿的感情,至少是真的。
当西门庆得知,李瓶儿命不久矣时,他向潘道士祷告道: “万望法师搭救则个!” 并不听道士的规劝,“厮守着和他说句话儿”,并哭道:“我的姐姐 ,你说的是那里话! 我西门庆就穷死了 ,也不肯亏负了你。”
李瓶儿死后,他不顾身下的血渍,抚尸大恸并叫到:“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尽管西门庆当时勾引李瓶儿,是为了钱,但李瓶儿死后,西门庆的眼泪却不是装的。由此可以看出,一向对女人凉薄的西门庆,也有真情未泯的一面。
在《金瓶梅》中,作者刻画的西门庆,并非只是“淫徒”,他也有“真情”。诚如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一样,作者没有将人物塑造成“脸谱”,既展现出了他的写作功力,也显示出了作者对小人物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怀”。
对西门庆如此,对潘金莲,作者也同样给予了人道主义的关怀。
“但凡世人妇女,若自己有些颜色,所禀伶俐,配个好男子便罢了;若是武大这般,虽好杀,也未免有几分憎嫌。自古佳人才子相配着的少。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
潘金莲出身卑微,小小年纪,就被母亲一卖再卖。她渴望得到爱,然而武大郎却满足不了她,西门庆又是个薄情汉。黑化成“恶”的代表,虽放大了她丑陋的人性,但堕落至此,却也与潘金莲悲惨的身世脱不了干系。
所以,作者对潘金莲并非只有恨,而是充满怜惜的。在小说中,作者还借由《山坡羊》,给潘金莲机会,表达了自己的郁闷。
对比非好即坏的“脸谱”人设,作者能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全面看待人性中的“善与恶”,既写实、立体,又解构了人性的多个层面。其价值,绝非用“淫”字能概之。
2020年,初读《金瓶梅》,虽然不喜欢潘金莲、西门庆、李萍儿、庞春梅,却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些人的身上,都有身边人或自己的影子。
2021年,再读《金瓶梅》,我希望自己不止读到了“影子”,更能体悟到照进现实的“处世之道”。
国人羞于启齿的“淫”书《金瓶梅》,却撕开了最真实的赤裸人性。2021年,你准备读读看吗?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世间一切都有度,西门庆滥情纵欲最终送了命,万事切勿过度[灵光一闪] 嗯,这部电影我看过,精彩 作者的点评客观,中肯。[赞] 这本书真的非常好,与红楼梦相比,感觉更亲切,更接地气。唯一麻烦的就是方言太多,没有注解,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一部经典的浮世绘 在那个社会环境中,潘金莲无路可走!她的黑化是对社会饱含着无奈与泪水的抗争! 读书心得,分享与人,与君共勉![赞][赞][赞][赞]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入心入脑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