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全力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
近年来,和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在育企、惠企、便企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育企,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强化责任意识。2023年以来,和县组织重点工业企业开展3次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活动,对照和县重点工业企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向企业负责人细致讲授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深入解读生态环境保护反面典型案例,以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刻惨痛的教训,警醒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筑牢依法排污、合法经营底线。强化技能提升。在综合研判重点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实际的基础上,和县精心谋划举办全县首届重点工业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从业人员大比武活动,全县80家重点工业企业参加活动,实现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全覆盖;围绕企业日常环境管理需要,活动从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2个方面开展评比,有效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强化帮扶指导。和县围绕企业环境管理实际,深入分析从业人员在业务能力上的短板弱项,采用“面对面”“手把手”“多对一”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指导从业人员整改企业环境问题,细致深入地讲解生态环境领域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环境隐患识别能力;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帮助指导企业完成整改生态环境部大气监督帮扶交办问题3个、省生态环境厅“绿色提升行动”交办问题88个。
全面惠企,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降低企业治污成本。和县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企业污染防治投入的撬动作用,吃准吃透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政策,全面准确掌握项目资金申报要求;对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企业,加大支持指导力度,积极协助企业申报资金,帮助企业降低污染防治成本,提高绿色发展能力。2024年以来,全县已协助2家企业成功申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获批资金近900万元。不断优化监管方式。全县整合生态环境领域联合执法事项,对企业涉水、涉气、自动监控、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环境安全等重点方面,开展统筹检查,做到“上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干扰。结合在线监控、走航监测等方式,推行“智慧执法”,将信用评价优良、污染小的12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避免非必要现场执法。推行“首违免罚”制度,对初次违法且情节轻微、及时改正的环境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目前,全县已依法对2家企业不予行政处罚。破解污废处理难题。和县全力配合县经济开发区在本部建设中小微企业及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及转运中心,运营期间,该中心每年可收集危险废物10000吨,为县域内50余家中小企业清运处置危险废物提供了便利,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静脉产业园内建设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场所,对无法利用的一般工业固废进行兜底处置,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天可处置工业固废170吨,县域内产生一般固废基本可实现利用资源化、处置无害化。
全程便企,助力项目高效落地
高效化服务。和县持续打造规范提升类、民生工程类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提升环评审批质效;主动靠前服务,对全县重点投资建设项目,采取专人“点对点”服务方式,提前介入、全程跟进项目进展。2024年以来,和县帮助安徽宇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和县吉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县晶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解决规划选址、环境保护验收和总量替代、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等方面问题35个,为17个项目做好环境审批要素保障。精准化服务。和县持续推进“环企直通车”、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及时向企业宣传贯彻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环境准入等方面政策要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环保相关重点、难点问题,上门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竣工验收、排污许可核发、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升级、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2024年以来,全县累计上门帮扶企业61次,帮助解决项目落地问题42个。便捷化服务。和县采取“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等方式,精简报批材料,压缩承诺审批时限,14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即到即办,即办件比例超六成。严格落实告知承诺制审批制度,对12个符合告知承诺制审批范围内项目环评文件,实行7个工作日内办结批复。积极推进豁免管理,28类项目实现环评手续豁免手续。2024年以来,全县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12件,企业环评豁免管理30件。
来源:马鞍山日报 作者:通讯员 唐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