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领”蹚出共富路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最新定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的就在于促进共同富裕。那么,靠什么才能构建起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靠什么才能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双领共富”!这是马鞍山市在实践探索中交出的答卷。近年来,马鞍山市组织实施以“党组织领办、党员带领,促进共同富裕”为主要内容的“双领共富”行动,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密切利益联结,鼓励支持村干部带头投资入股,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授工授劳、入社分红等方式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初步形成“土地流转+劳务就业+股份分红”的增收机制。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先后把2028名党员培养成发展致富能手、563名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带动党员群众创办协办致富项目2807个,27名致富带头人被评为市“乡村振兴带头人”。2023年通过现金和福利分红5683.6万元,覆盖村民63.3万人。
党组织领办——
资源统筹力凝聚发展向心力
“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我们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这是含山县清溪镇白衣村脱贫户唐宗良、刁筠英夫妇俩的肺腑之言。夫妇俩平时在村茶园务工,另有公益性岗位务工收入,家庭年收入达到6万元。
2023年4月20日,由白衣村党总支领办的含山县红润白衣茶叶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由村经济合作社、村干部、普通村民以及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共同出资入股,其中村经济合作社占股七成。目前茶叶合作社拥有茶园2573亩,打造集种、采、制、销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收益53.4万元。同时,吸纳100多名村民长期务工,人均年增收8500元左右。
“‘支部领办’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不可替代的资源统筹力,资源统筹力又凝聚发展向心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村党组织领办创办资源集聚型、农业服务型、劳务输出型、资金运作型等专业合作社(公司)341个,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鼓励村“两委”干部、合作社管理人员、村民通过资金、土地、农机具、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以实实在在的红利进行回报。2023年,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收益达90.6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3.4%,均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6万元,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为了赋能“支部领办”,市委按照清零、倍增、提效“三步走”思路,谋划实施“培强扶优消薄”工程,每年制定一个攻坚目标,强化政策要素支撑。
完善政策配套。市委组织部协调市农业农村、自规、文旅、财政等11个部门,从基层需求出发,以发展乡村产业、培育经营主体为重点,围绕各自职能出台用地保障、金融保险、人才培育等配套政策文件15项,同时指导各地各部门出台配套措施60多项,逐步完善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指导各县区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每年优选一批有市场、能实施、可持续的发展项目进行扶持。
强化项目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在中央和省财政累计扶持5200万元的基础上,市县财政每年再安排6000万元左右资金,按照每个村不少于50万元标准,择优进行单独扶持。市县连续6年累计扶持村集体发展优质项目579个。同时,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市级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约1.1亿元。
强化金融助力。在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将普惠金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运用信用评级结果授信用信,开发20款专属信贷产品,其中3A级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高可授信100万元纯信用贷款,最低贷款利率可低至3%。2019年以来,全市向农村信用主体累计授信59.3亿元、用信31.2亿元,金融助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26个。
党员带领——
素质内生力赋能产业生命力
“欢迎大家来到麻村村的直播间,这是刚刚从水里采摘的菱角……”当涂县大陇镇麻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姚其飞摇身一变,成为网络主播,将直播间搬到菱角采摘的鲜活现场,通过线上直播开辟了农特产品销售新路径。
姚其飞是村民们眼中的致富能手,2014年退役后,返乡创办了马鞍山市初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菱角—黑鱼—甲鱼综合套养”示范基地。2017年,被择优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后,姚其飞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了自媒体账号,每周在抖音直播间直播2-3次,每天不低于4个小时,在向网友们直播菱角播种采摘、特色养殖模式的同时,还重点销售葡萄、鸡蛋、水生蔬菜、螃蟹、龙虾等多种大陇特色农产品,一场直播平均销售额将近3000元。
“要像乌溪镇七房村那样,带领更多的村民富起来。”姚其飞说的七房村是“全国文明村”,村党总支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七房蟹苗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的模式,组织党员致富能手成立“红色帮帮团”,推动强户带大户,大户带小户,走出了一条以党员带动产业、以产业联系农户的“共富路径”。去年,村集体经济收益15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万元,分别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50万元、1万元。
“激活党员带动力,建强兴村骨干队伍是关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马鞍山市紧紧抓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人”这个最关键因素,注重在选优育强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提升抓发展能力上下功夫。
注重选优提能。2021年换届时,积极实施回引一批在外能人、挖掘一批本土人才、择优选拔一批退役军人、递进培养一批大学生“四个一批”计划,择优选拔826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换届后,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中具有较强致富带富能力的占58.6%。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乡村干部的产业素养。
用好选派力量。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村任职,2021年6月选派141名素质高、能力强、敢担当的市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带理念驻村帮扶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全市47个选派村新增97个集体经济项目,村均经营收益96.7万元,较2021年增长68.8%。
强化人才支撑。整合580名涉农专家、企业骨干等组建“产业发展服务团”,精选30名强村书记组建“兴村名师帮带团”,强化帮扶指导。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启动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探索将“田专家”“土秀才”“新农人”等纳入人才认定范围,目前已有63名“新农人”获评乡村振兴高级人才、241人获评中级人才、384人获评初级人才,并分别按照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贴。
强化正向激励。建立“赛马”机制,每年自下而上开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比武,围绕项目实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利益联结机制等进行全方位赛马比拼,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给予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个人物质、精神奖励,充分调动了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主动性、积极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