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澎湃消费热情 “点亮”炫彩城市名片
盛夏时节,生机勃发。从城市小区到乡镇村庄,一张张欢快的笑脸、一幅幅蓬勃发展的画卷,映射出基层治理的活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这种触手可及的幸福,离不开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一江两岸处处飘扬的红色党旗点亮了发展路上的幸福之光。
热闹的创客+文创园星空夜市。 记者 胡乾亮 通讯员 詹江华 摄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村级集体经济“兴”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走进含山县六衖村,只见青山叠翠、泉水潺潺、浓荫密布,独具特色的“石屋”“石墙”“石路”“石桥”等,为其赢得了“石头部落”的赞誉。每逢节假日,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赏景。
致富路上,六衖村深挖石头文化、红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23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50.3万元、收益156.5万元,位居含山县第一,并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发展强村,六衖村嬗变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党建赋能,打造“石美六衖、强村八计”党建品牌,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良好干事氛围;同时以“石头部落”景区为核心,充分挖掘本地文旅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成立旅游发展公司,组建运营专班,积极探索村级产业自营路径,高质量发展村集体经济。
无独有偶,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博望区百峰村已经成为马鞍山市乡村旅游的“顶流”,每逢节假日,都能收获一大波粉丝。
很难想象,从前的百峰村因坐落在山洼里,交通不便,发展几乎没什么优势可言。
嬗变的秘诀是什么?在百峰村党总支书记齐道贵看来,百峰村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因地制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六衖村、百峰村的嬗变之路,正是马鞍山市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马鞍山市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市委按照清零、倍增、提效“三步走”思路,谋划实施“培强扶优消薄”工程,每三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年制定一个攻坚目标,久久为功发力,以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建强兴村骨干队伍,择优选拔826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选派141名素质高、能力强、敢担当的市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驻村帮扶集体经济发展;整合580名涉农专家、企业骨干等组建“产业发展服务团”,精选30名强村书记组建“兴村名师帮带团”;密切利益联结,初步形成“土地流转+劳务就业+股份分红”的增收机制。
完善政策配套,强化项目扶持,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每年优选一批有市场、能实施、可持续的发展项目进行扶持,强化金融助力,积极稳妥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2019年以来,全市向农村信用主体累计授信59.3亿元、用信31.2亿元,金融助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26个。
措施发力、动能迸发。2023年,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收益达90.6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3.4%,均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
社区治理“优”起来
社区无小事,都是千家万户的事。
客观地说,小区群众需求各不相同,治理工作千头万绪,有了问题怎么解决,考验着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此,马鞍山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动力、增活力,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发挥‘微脑’作用,切实激活神经末梢、提升治理效能。”半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唐成云介绍,近年来,社区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以打造全能型基层网格为破题关键,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服务好社区群众。
通过努力,半山花园社区积极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整合各项服务功能,建设运用由“两张网、一面屏”构成的现代化治理社区“微脑”项目,推动实现社区各项事务一键监控、一键调度、一键查询,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治理格局。
目前,半山花园社区居民使用“微脑”的覆盖率达93%,先后累计处置各类问题和服务事项6900余件,居民线上预约社区场馆、参加社区活动等达3400人次,基本实现社区信息“一点即明”、社区工单“一键派发”,社区治理的居民参与度、满意度大幅提升。
走进城乡大街小巷、楼宇商圈,数百个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群众的温馨家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畅享“一站式”服务。
在新风小区“风中的家”党群服务站,桌椅沙发、书柜、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党员、群众志愿者们经常在这里商议小区事务,提供便民服务。
在附近打工的何女士是驿站的常客,中午时分,就在驿站里热饭、休息,“这里可以歇歇脚,省得来回跑了。”
新风社区党委书记古媛媛介绍,近年来社区搬来了越来越多的新邻居,包括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这给基层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标准,今年3月新建了新风小区党群服务站——“风中的家”,每日安排志愿者值守,开展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邻里矛盾调处等工作,并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服务平台,做到“天天有服务、周周有义诊、月月有活动”。
近年来,马鞍山市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小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优建强小区党组织,推深做实“皖美红色物业”,凝聚“红色力量”,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层堡垒“强”起来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
基层党组织处在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马鞍山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凝聚发展合力。
围绕强村富民、促进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全市409个村党组织全部牵头成立经济合作社,探索村集体经济“整镇推进、支部领办、党建联建、村企合作”等发展模式。探索“整镇推进”模式,整合区域内村集体、农民合作社等主体成立平台公司,把各村闲置的资金、资产、资源统筹起来,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已经成立18个镇级“共富公司”;探索“支部领办”模式,全市村党组织领办创办资源集聚型、农业服务型、劳务输出型、资金运作型等专业合作社(公司)341个,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鼓励村“两委”干部、合作社管理人员、村民通过资金、土地、农机具、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以实实在在的红利进行回报;探索“党建联建”模式,由集体经济强村党组织牵头,综合考虑村与村之间地缘相近、产业相关、人文相亲等因素,打破行政界限,组建党建联合体,通过党建联抓、产业联促、资源联动、服务联做、活动联办等形式开展共建,抱团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全市已有37个村党组织牵头带动239个村,抱团发展64个产业项目;探索“村企合作”模式,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探索“村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入社会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
围绕服务群众,促进基层治理,坚持党的组织建立在小区,实现全市679个城市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出台小区党群驿站建设工作规范,持续扩大小区党群服务站覆盖面,实现小区党组织运行有人、有钱、有阵地、有机制;坚持服务力量下沉到小区,结合“双报到双报告双评议”工作,推动“小区吹哨、部门报到”,协调解决小区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各机关党组织动员本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小区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坚持先锋作用发挥在小区,研究制定推进党员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实施方案,全市128个城市社区每月发布志愿活动岗位清单,在职党员累计开展志愿活动7.6万次;坚持群众困难解决在小区,推广“物业烦心事、扫码助解决”二维码,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研究制定城市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结对帮扶城市困难群众。
党旗招展,筑梦新时代;新的征程,整装再出发。
面向未来,马鞍山正奋楫扬帆、踔厉奋发,在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路上,劈波斩浪,驶向更加壮阔的发展前程。
来源:皖江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