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摩友的痛楚,强制报废摩托车,我国竟成全世界唯一?
#时事热点头条说#“几万大十几万的东西,十多年就强制报废。到处限行,哪儿哪儿的都去不了。谁叫咱们喜欢呢,骑摩托现在也就剩下一个情怀了。”
短短的一段话,却几乎是大部分摩友的真实写照。我国对摩托车执行强制报废制度,使用13年后,无论车况如何,所有摩托车车型均将强制报废。在个别城市摩托车报废年限甚至会缩减到8年。
重重束缚下,为热爱买单
国产摩托车售价大约万元起步,一些中高端车型大约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大概相当于一辆普通小汽车的价格。而一些高端的摩托车更是贵的可怕,几十万是起步价,上百万也不是不可能。
以一辆汽车的价格换一辆摩托,不能遮风挡雨不说,跑不了长途,甚至想换一个城市都可能遇上限摩。或许正如摩友所说,只有热爱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吧。
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摩托车报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具体车况,比如刹车系统、发动机动力及排放指标等。
以德国为例,德国并没有对摩托车报废时限进行明文规定,理论上只要摩托车安全性达到一定标准,那它就可以一直上路。比如说刹车系统是否足够灵敏,灯光显示是否正常,发动机燃烧率和排放是否达标。
也有的国家以每年更新注册证的形式,督促落实摩托车年检。比如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摩托车上路需要注册证,而注册证的有效期只有一年,过期重新注册。当摩托车技术安全性不达标即可报废。
而我国1986年正式颁布车辆报废新规,在新规中对重型货车、客车、摩托车等特定车型规定了强制报废年限,货车与客车都有运营需求,要求其强制报废是为了保障经营者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摩托车又为何受限呢?
强制报废的合理性
首先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背景下,我国摩托车产业生产技术显然是存在着一定缺陷的,或者说部分摩托车零件的使用寿命就只有十多年。
超过使用年限后,零件耗损老化、发动机性能下降,高龄摩托车已经不能满足驾驶需要且会对路上其他行人造成隐患,如此可见,在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报废制度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
问题在于,到了2023年,国产摩托车生产技术已经获得了质的飞跃,更不要提那些已经远远超出起跑线的进口摩托车了。在当前科技背景下,摩托车设计使用年限是大于报废年限的。
可我国并没有取消摩托车强制报废制度。2004年个别城市摩托车强制报废年限不增反减,比如北京等地区摩托车报废年限缩短到8年。
但奇怪的是,实行强制报废应该要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车,刺激消费,但现实是今后的十多年间越来越多的城市又进行“禁摩”。
部分摩友表示,这是一些不良骑士败坏了整个摩托车圈子的风气,“有段时间到处都是炸街的,还都在大晚上,老百姓们肯定不干啊。说实话那些人我也烦。”
那些实施不良行为的极个别个体,因为圈子覆盖面较小,成了社会中整个圈子的代表。这对于那些安安分分骑车的摩友显然是不公平的,但他们也表示无可奈何。
炸街党、改装党的存在让百姓对机车党产生了刻板印象,而频繁变道、见缝插针、无证驾驶等不规范驾驶行为则是让各城市开始管控摩托车的重要因素。
《交通法》规定,摩托车与汽车同属机动车,拥有同等路权,也同样受到机动车交规的制约。但是一些摩托车驾驶员却好像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们一味地享受着肾上腺素狂飙的快感,丝毫不在乎这种行为是否会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国家可能也考虑到了,在我国的某些省市,摩托车是承担着载客职能的,这就对车子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摩的”是一种颇具地域性的出行方式,但从立法上来讲,国家也不能忽视这种固定范围内的高频行为。
对车企而言,福祸未可知
无论国家层面是出于何种目的进行的综合考量,不可否认的是强制报废规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加重了摩友们的经济负担。
有摩友曾表示:
“有时候真觉得强制报废就是造福那些车企的,本来就是小众爱好,社会接受度不高、使用频率也不高。他们不搞强制报废有些人一辈子就这一辆摩托精心伺候着了。”
该名摩友的观点也并非没有道理,从客观角度说,强制报废制度确实增添了市场活力,加大了摩托车的更新频率,给国产摩托车生产行业带来了更多促进力量,
可有些网友也表示,这只会让车企将心思更多地放在营销上,对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零件的耗损程度或者其他国外强势项目不予理睬,反正满打满算使用13年,延长使用年限也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被狭隘心虚限制住的思路,同样也会限制住我国摩托车生产技术的革新与突破,可人性如此,商人总是会把利益和性价比放在同一要素。
说起强制报废规定有没有限制住国产车企的发展,大家各执己见。说起强制报废领域限行令是否限制住了国内摩托车市场的发展,大众都会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这种限制和削弱是肉眼可见的,观望的新人考虑到性价比迟迟不肯下场,圈外老人也忍受不住种种不便,选择退圈。
结语:
如今在社交网络与自媒体平台的影响下,摩托车逐渐重新回到年轻人的视野中,可通行载具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通行。年轻人们会观望,会羡慕,会感叹什么时候能够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
可当他们终于有机会将理想变为现实之时,又要考虑到实际使用问题,我国摩托车产业注定还会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大环境而言,如何维持市场活力或许才是摩托车车企最担心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