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微博 发表于 23-12-26 21:42:04

赏雪 观星 望“星斗" —凌家滩持续火爆“出圈”

12月17日晚,凌家滩遗址下起了大雪。雪后的凌家滩遗址银装素裹,如梦似幻。

12月18日至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探秘凌家滩》纪录片摄制组第一时间赶到凌家滩遗址现场,通过镜头记录冰雪覆盖下神秘的凌家滩。该纪录片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马鞍山广播电视台和含山县共同投资、联合摄制的文化考古纪录片,将通过真实的影像,展示凌家滩遗址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对凌家滩遗址发现、保护、研究的全景式纪录,也是对凌家滩三十多年来考古发掘的回顾,更是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探寻。

12月22日,农历冬至这一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共同在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大型考古天文科普学术活动,进行观星实录,复原文献中立表测影的天文实践,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带领天文爱好者感受天文现象带来的神秘和美妙,和专家一起探秘凌家滩。

网友纷纷在直播中留言:“凌家滩遗址玉器是通过贸易途径来的吗?若是,大致哪条途径?”“请问凌家滩有没有燎祭遗迹?”“希望能有回放,讲得太好了!”……新华社、央博网等多个平台的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超过了20万。

负责接待工作团队的太湖村青舍民宿老板任荣也激动得连发3条朋友圈,她满怀期待地说:“等待直播的感觉有点像春晚倒计时……我也近距离地观看了月亮崎岖不平的表面,满足了我从小渴望看星星的愿望……”

12月22日,同一天,《何以中国》第三集《星斗》于当晚21:15在东方卫视、百视TV播出,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B站等互联网平台同步播出。《何以中国》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星斗》即得名于此。该集中,纪录片团队通过影视化再现的方式,塑造了凌家滩青年等具体的人物意象,组合拍摄了大量的凌家滩玉器,并邀请考古学家吴卫红、张小雷,通过考古挖掘时的详细现场记录和反复摆放分析,复原当时复杂又严格的礼俗。

“凌家滩”为何频频出圈,备受关注?

凌家滩遗址是距今5800至5300年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中华大地大约从5800年前进入“古国时代”,凌家滩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之一。这是首次通过官方把凌家滩遗址正式纳入古国时代第一阶段。

“现有迹象越来越增进我的信心,即凌家滩是一个早于良渚、有很多文化因素被良渚所继承的重要遗址,很有可能把我们的文明史从良渚能够实证的5000年提早至5500年,意义非常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说。

近年来,凌家滩遗址入围“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023年,第二届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凌家滩文化频频亮相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全国各地的“玉耀长河—凌家滩文化展”“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图片主题联展”等活动,“凌家滩”由此“出圈”,话题热度越来越高。

在刚刚召开的含山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联合北大、中科大等高校深入开展考古综合研究,建成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考古研学小镇,建设遗产监测中心、公众考古中心,提速申遗步伐”的工作目标。在可预见的未来,凌家滩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向越来越多的世人展现她5000多年前的灿烂文明。
来源: 马鞍山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赏雪 观星 望“星斗" —凌家滩持续火爆“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