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县域经济:“糯叽叽”的美食天堂很“硬气”
前一阵子,台州“糯叽叽天堂”的名头火遍网络。在临海紫阳老街,10086种小吃让游客花式打卡:香甜可口的海苔饼、入口即化的蛋清羊尾、可以无限“拉丝”的乌米麻糍……紫阳街春天的漫天樱花|王林童 摄
饮食偏爱甜糯的台州临海人,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台州式硬气”。从九战九捷大破倭寇,到缔造民营经济一个又一个奇迹,再到破局立新打造“共富高地”……在这种文化的润泽下,临海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五一”假期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千人宴盛况|来自 临海市社发集团
01“硬”闯出的传奇
临海,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陆地总面积2203平方千米。
数据更新至2022年末
山海相融,赋予临海人山的韧劲、海的胸襟:既扎根大地吃苦耐劳,又面向海洋敢于开拓。这种“台州式的硬气”,在2000余年的历史文化中,显得格外厚重且历久弥新。
1600余年前,临海的先民们凭着这股子“硬气”,一砖一石地垒起了巍峨耸峙的台州府城墙。这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代、定形于宋代的府城墙,其建筑之独特,形制之规范,被誉为北方明长城的“蓝本”。
上:从东湖望向江南长城|方托马斯 摄
下:江南长城|喻攀 摄
至明朝,戚继光九战九捷,大破倭寇于临海,浙江的倭患得到平息。而今,台州府城楼上还留有8座由戚继光创设的双层空心敌台,成了那段荡气回肠历史的最好见证。
位于江南长城揽胜门的戚继光雕像
“台州式硬气”就像城墙外蜿蜒的灵江,源远流长。
改革开放初期,临山靠海的临海人凭着“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胆气和冲劲,再苦再累再小的生意都愿意干。以经营休闲工艺品、化工、眼镜、农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在当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民营经济传奇。伟星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上世纪80年代的临海县摩托车厂
1976年,伟星集团创始人明丕白在临海尤溪镇租了三间破庙。忽明忽暗的灯光下,他和7名工人守着9台旧机器,生产出了第一粒玻璃纽扣,创办了临海县有机玻璃厂。近半个世纪,伟星集团小步快跑,跑出了6个产业、10个工业园、2家上市公司,成为一家销售规模超百亿元、总资产超200亿元的集团。
伟星股份集团大洋工业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海壮丽,英雄辈出。在很多领域,临海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双港金属薄膜厂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辆由民营企业制造的轿车和跑车从这里出发。到20世纪80年代初,临海民营企业数量占到市场主体的60%左右。
上:双港金属薄膜厂
下:第一辆吉利豪情轿车下线
02“硬”拼出的实力
1984~1988年、1992年以后,临海先后经历民营经济两个高速发展时期:民营企业经济总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有的年份增长速度甚至超过30%,三年生产总值就实现翻一番。
1985年热闹的临海集市
“除了违法违规的业务,其他的都可以投资经营。”临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办公室主任钱静静说,这就是当时临海近乎狂热的经商氛围的写照。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电网在这段时间也得到跨越式发展。20世纪80年代,台州电网历史上首座220千伏变电站——临海变电站建成。此后10年,临海开始了大规模的电网建设,改造、新建43条35千伏及以下线路,新建16座变电站,形成以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为骨干的环形输电网架。
20世纪90年代初,临海供电局率先在台州地区采用计算机进行机打发票
1994年,台州行政中心从临海迁往椒江,一些好的投资项目也随之转移。
可在“台州式硬气”的字典里,没有“认命”一词。历经短暂的“阵痛期”后,临海市政府重新定位城市发展,本着“古城复古,新城建新”的理念,打造“古城新市”。1995年,临海市政府重修台州府城墙,1998年举办第一届古城文化节,将千年府城打造成文旅品牌,加速经济发展。
首届临海古城文化节
进入21世纪,临海“低、小、散”的民营经济出现“奔跑乏力”“后劲不足”等问题。2004年,浙江提出,要以“腾笼换鸟”的思路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临海也是首批“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综合性试点市。
临海市政府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园区化战略,形成机械电子、建筑材料、医药化工、工艺美术和旅游用品五大主导产业,并全力支持企业创新。
成效从伟星集团的长大中可窥见一斑。
2004年,伟星股份上市,成为国内纽扣和拉链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10年,伟星新材上市,成为国内PP-R管道行业的技术先驱与龙头企业;2022年,伟星集团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临海的经济规模从2000年的80.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78.5亿元,成功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全国“两山”发展百强、中国创新百强、中国工业百强等多个百强榜单。
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
这些成就在电力这张经济晴雨表上有更直观的体现。2022年,临海全社会用电量65.87亿千瓦时,是2000年的14倍。其中,工业用电量是2000年的15.6倍。
03“硬气”来争气
临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电量的节节攀升。而山区多、东西狭长的地理特性及灵江阻隔等制约因素,让临海在局部主网的规划布局、获得电力指数的提升、配网运行可靠性等方面还要继续大做文章。
今年年初,临海市政府提出,要加速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基地,即集“创新、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千亿级临港产业带,打造世界一流新材料基地,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产业基地。
浙江吉利技师学院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于1998年创办,2022年9月搬迁至位于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校区
“从电力负荷分布来看,东部的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中部浙江临海经济开发区(省级)这两个区域是电网、负荷分布高密度区。我们在守住电力保障和供应基本盘的同时,要以‘稳、快、实’解决电网的短板和弱项问题,全力消除局部主网卡脖子情况。”面对“长大的烦恼”,临海供电公司总经理郑俊杰表示,在“十四五”期间,他们将建成或开工珊瑚、翼龙两个220千伏输变电项目,汇丰、经纬等7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桐峙、管岙、涌泉等3个35千伏输变电技改项目。
临海经济开发区
“双碳”目标及国际市场开拓,倒逼企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为此,临海供电公司不遗余力解决好企业的“担心事”。
在浙江正特,4.3 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屋顶上排列着1万余块整齐的光伏板,像是一片蓝色海洋。新改造完成的4个数字化生产车间内,热销产品星空篷经过一道道工序后迅速成型。
安装在企业的屋顶光伏
依托临海市工业经济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供电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浙江东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智慧用能方案,预计每年可为该企业节省60万元成本,同时大幅减少碳排放,更有利于将这里生产的产品销往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临海工业用电能耗平均下降35%。
台风是临海电网绕不过去的另一话题。临海市区位于大山之间的狭长平地,灵江穿城而过,城市的排水泄洪出口相对单一且能力有限,因此逢雨必涝。
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台州温岭登陆,临海全市普降特大暴雨,加上地形狭窄,暴雨冲破临海古城大门,给临海电网造成了物理层面的重创。
临海供电公司在国网浙江电力支援下,对受灾地区开展了“饱和式”救援重建。经历了连续96个小时不间断轮班抢修后,因台风受损的电力线路全部恢复。
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后,供电抢修完成,紫阳街重新被点亮
台风过后,供电公司在反思中加速自我长大——启动“风雨无忧”电力补强工程,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全市214个低洼地势的小区地下配电房水浸传感器的安装……
2023年春节期间,紫阳历史街区游客川流不息|程梦珏 摄
如今,漫步紫阳街,这里再现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
沿着古城墙拾级而上,指尖轻抚软润青苔下的砖墙,其久经岁月、战火、洪水、风雨侵蚀,依然坚硬如初,是临海人软糯口味背后藏在骨子里的硬气——
经历风雨,始终昂扬向上。
星空下的江南长城|喻攀 摄
作者 | 黄琳 屈依杨 蒋宜秀
制图 | 邓通
感谢 | 陈海明
责编 | 韩煦执行审核|陆旻
据说很多人都收藏:(请点击下图)
点亮收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