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里永远的情结,就像倦鸟归巢一样自然,像黑影上墙,孩子要娘一样简单,对中国人来说,它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惯性,甚至演绎成一种民俗,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矢志不渝。“年”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在民间也由祖祖辈辈传承中变得约定俗成。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除夕夜供奉天地诸神等,这些习俗既是民间过年的礼仪,也是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我记 得孩提时代,年夜之前,母亲就告诫我们不许动刀剪等铁器之物,潜意识里,告诉我们不能动杀念,有一颗悲悯情怀,敬奉天地诸神和祖先的礼仪,现在几乎消声遁迹了,但回家过年还是千年不变,雷打不动,春节返乡就是一个明证。
回家过年是异乡游子不二的选择。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家族和父母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所以传宗接代不仅是中国人生命意义上的繁衍,而更多的是对家族血脉的源代码的追溯,就像一棵树,即使枝繁叶茂,叶子最终必须有一个寻根的过程。西方国家认为个人生命和价值均来自于神。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孩子只有在需要父亲养育时,才依附父亲。这种需要一旦停止,自然联系也就解体,双方都恢复独立状态。如果他们继续结合在一起,便只能靠约定来维持。这种观念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冷漠,没有一点人情味,中国的老人把孩子含辛茹苦养大成人,然后再继续抚养孙子,对于老人,他们不仅看做是玩怡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如果四世同堂,那更是祖先荣耀家族兴旺的象征和福祉, 中国人对世界的知,“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个人就是那块石头,而家国、天下就像一圈圈波纹,这是费孝通对中国人的形象比喻,这种对血缘的回溯而引发的情感,是天然而真实的。在中国人的观念排序中,第一位首先是家,其次才是国家及世界,所以认祖归宗是一件天大的事,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认知是从血缘开始的,只有家才是维系血脉的纽带。现在有些家族大兴祠堂宗庙祖先的墓地,都代表着来自天地和远古血缘传承的一种生生不息,家就是中国人的宗教,这种信仰不仅超越了生命,甚至超越了天地万物,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现代的人们淡然了,但“回家过年”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密码却不可任意涂改。“回家过年”,他的前提是必须回家,只有回到家里,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年”,才能抚慰心灵,身心歇息,达到精神按摩,而这一切都必须是在家人之间才能完成,而不是路上或异乡。这就是年年春运大军的源动力,无论风雨雷电,艰难险阻,也要回家。
现代家的概念,已不是简单的遮风挡雨,作为一种亲情符号,在每一个异乡人的内心深处忽隐忽现,游子赤条条脱光自己的伪装,赤裸裸暴露内心深处的情感,可以毫无顾忌的与亲人疯疯癫癫,乐成一团,也可以把情感一丝不挂地在亲人面前裸露出伤口,家给了我们欢笑,但更多的是遮盖了我们不愿示人的内心世界,收容了我们许多不被外人接受的东西。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心引力,使我们产生不可遏制的向心力
“年”就是一个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开关,当一个特定的日子来临,它会突然启动,就像春天到了,枯草返青,人人骨子里都有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亲情,体现家族,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的渴望,这可能才是中国人“回家过年”背后的真正原因。
来自: 公众号马鞍山生活圈 已转发了 顶一下,先表达支持! 顶一下,先表达支持! 文章不错!先顶了 呵呵 呵呵... 支持。
页:
[1]